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  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系列

2015.11.19 雷鸣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学术报告

时间:2015年11月12日 访问次数:2452

报告题目: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报告人:雷鸣 研究员
主持人:冯新华 教授
时   间:2015年11月19日(周四)下午4点
地   点:纳米楼457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雷鸣研究员1994年获清华大学获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双学士学位,1996年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至2011年历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Tenured)并当选HHMI(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青年研究员。2011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长、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主任,2012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
       雷鸣研究员的研究方向为染色体结构生物学,具体包括研究人类端粒结合蛋白调控端粒结构与端粒酶的分子机制、研究端粒与DNA修复因子的关系以及研究表观遗产调控过程中重要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雷鸣研究员曾获多项奖励,如美国密西根大学基础科学研究奖、美国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青年科学家奖、美国癌症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美国Sidney Kimmel 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等。同时,在多个学术团体中任职,如中国科学院评审专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评审专家、国际蛋白质协会执委会执委、亚太蛋白质协会执委会执委、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等。此外,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Frontiers in OncologyFrontiers in Cancer Molecular Targets and Therapeutics等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并参与Cell、Nature、Science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学术期刊的审稿工作。

讲座摘要: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对于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与染色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同时在癌症与衰老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端粒是由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DNA及一系列相关的蛋白质组成。端粒DNA结合蛋白主要由Shelterin复合物和CST复合物等两大蛋白质复合物构成。Shelterin复合物主要包含:TRF1、TRF2、Rap1、TIN2、TPP1POT1等六种蛋白。TRF1TRF2可以特异性的识别并结合端粒双链DNA部分的TTAGGG序列;Rap1 通过与TRF2的相互作用而结合在端粒上;TIN2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桥梁的角色,能够同时与TRF1、TRF2以及TPP1相互作用;POT1则可以与端粒的单链DNA之间形成稳定的作用区域;TPP1能够同时与TIN2POT1相互作用,连接起Shelterin在单链DNA和双链DNA区域结合的蛋白复合物,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六元复合体结合端粒末端。Shelterin复合物的存在使得细胞得以识别端粒末端和普通的DNA双链断裂之间的差别,从而保护端粒免于DNA损伤反应和损伤修复等途径的所造成的染色体末端异常融合。对于低等真核生物,特别是真菌细胞中CST复合物(Cdc13-Stn1-Ten1)与端粒单链DNA结合并发挥保护端粒和维持端粒长度的作用。一方面,Cdc13与端粒酶复合物Est1亚基直接相互作用,进而招募端粒酶复合物至端粒合成G链;另一方面,Cdc13与Stn1和Ten1形成CST复合物覆盖并保护端粒末端,抑制端粒酶对端粒的过度延伸,以及通过与DNA聚合酶α-引物酶复合物相互作用以促进C链的填充复制。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生命体通过端粒酶途径来缓解端粒的缩短。端粒酶全酶主要包括具有反转录功能的催化亚基蛋白TERT、RNA亚基组分TER以及多种活性调节亚基蛋白,上述任何组分的活性缺失或者调控紊乱,都会导致端粒酶活性的异常甚至完全丧失,诱发包括先天性角化不良、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肺纤维症等在内的多种综合症的发生。在大约85%的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均呈现阳性;而90%以上的邻近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均呈现阴性。因此,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成为治疗癌症的又一强有力的方法,正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